中國甘肅在線瑪曲訊(趙小春報道)6月6日,以著力“傳承史詩文化,弘揚草原精神”為主題的瑪曲縣瑪麥哲木道景區奠基儀式在素有“中華水塔之稱、天下黃河第一彎、草原英雄格薩爾王的故鄉”瑪曲縣隆重舉行奠基開工儀式,此舉意味著瑪曲縣在做好做大旅游文化品牌蛋糕方面將持續發力,黃河首曲生態旅游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參加奠基儀式的嘉賓)
當日奠基的瑪麥哲木道景區屬于瑪曲縣重點文旅產業招商引資項目,項目概算總投資1億多元,占地面積300余畝。由兩家知名企業格薩爾發祥地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和甘肅鐵建實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城墻商業區、購物觀景、房車營地、藏式弓弩射擊場、藏式投石器體驗、藏民族飲食制作體驗區、博物館游覽觀光區、吉祥八寶主題酒店、游客接待中心、民族服飾展區、高原名貴藥材展廳、演藝中心、餐飲區等。
(瑪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措白致詞)
據悉,黃河流經甘南州瑪曲縣境內433公里,形成了“天下黃河第一彎”的壯麗景觀。黃河首曲第一橋。位于縣城4公里處,是黃河上游在瑪曲境內建的第一座橋,因此有第一橋之稱。它是1979年所建,這座橋的長280米,寬是7.5米。黃河第一橋有兩大景觀。一是"拱橋拓日"。清晨日出時,立于大橋西側,當太陽升至拱面時感覺拱橋托起了太陽一樣,頗為壯觀。二是"長河落日"。
(參加奠基儀式的嘉賓為該項目培土奠基)
近來來,瑪曲縣緊緊圍繞人文歷史和草原文化做好“兩大文章”,通過溯源挖掘整理以搶救性講好英雄格薩爾王史詩般的故事為主,不斷打造瑪曲作為格薩爾發祥地的文化符號,依托獨特區位優勢和悠久草原文化、黃河文化、藏文化、賽馬節等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具有“瑪曲”特色的發展路子。通過加大招商力度,積極融入全州全域旅游大發展戰略藍圖,一批有特色、前景好、文化濃、具示范效應的旅游產業相繼落地生根。
(瑪曲縣格薩爾發祥地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瑪扎西做介紹項目概況)
據瑪曲縣格薩爾發祥地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瑪扎西介紹,瑪曲縣瑪麥哲木道景區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甘青川三省交界處,該項目總投資約1億元,位于瑪曲縣城東側10公里,占地面積約為300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城墻商業區供休閑、購物觀景、房車營地、藏式弓弩射擊場、藏式投石器體驗、藏民族飲食制作體驗區、博物館游覽觀光區、吉祥八寶主題酒店、游客接待中心、民族服飾、高原名貴藥材展廳、演藝中心、餐飲區等大型旅游區域,讓游客充分體現游牧生活體驗館游覽觀光,領略高原藏區風土人情,還原游牧生活真實場景。除此之外,該大型景區規劃了賽馬、射擊比賽、沙地車越野車等活動場地,全面展示融教肓、觀賞、游樂、休閑、禪意為一體的大型草原生態旅游景區。
(瑪曲縣格薩爾發祥地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瑪扎西給瑪曲縣縣委書記王力等領導及嘉賓介紹項目概況)
瑪曲縣隸屬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青藏高原東端,甘、青、川三省交界處,黃河第一彎曲部。地處東經100°45′45″~102°29′00″,北緯33°06′30″~34°30′15″之間,東北以西傾山為界與本州碌曲縣接壤,東南與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爾蓋縣、阿壩縣為鄰。
(瑪曲縣格薩爾發祥地文化發展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瑪扎西給瑪曲縣縣委書記王力等領導及嘉賓介紹項目概況)
瑪曲縣總面積是10190平方公里,總人口為5.49萬(2011年),其中藏族占三分之二,平均海拔是3700米,斍艑偾甲宓貐^,公元663年吐蕃統一青藏高原后,才成為藏族的游牧之地。目前,瑪曲縣委縣攻府按照全州旅游業跨越式發展戰略,緊抓發展時機,加大全縣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全縣旅游經濟出現快速發張的良好態勢。
(瑪曲縣副縣長王金全接受記者采訪)
(甘肅鐵建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少考察項目)
(甘肅鐵建實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董世宏接受記者采訪)
藏文化研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格薩爾》研究中心主任,藏族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少數民族文學系博士生導師降邊加措老師(中)為瑪曲縣薩爾發祥地、瑪曲縣瑪麥哲木道景區題詞。左一為甘肅鐵建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少;右為瑪曲縣格薩爾發祥地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萬瑪扎西!
藏文化研究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格薩爾》研究中心主任,藏族文學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少數民族文學系博士生導師降邊加措老師為甘肅鐵建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少題詞。
(藏族禮儀小姐)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