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麥積區麥積區甘泉鎮謝崖村文化底蘊挖掘 (三)娘娘廟及其傳奇故事 圖/文 張全堂
航拍的娘娘廟(伏龍寺)位置
娘娘廟廟門(伏龍寺)匾額
娘娘廟(伏龍寺)廟門
娘娘廟主殿
娘娘廟主殿神像
娘娘廟,又稱伏龍寺,兩門兩道院。
娘娘廟山門為虎座門,主殿娘娘廟為懸山頂建筑,坐南朝北,面闊三間,三門四柱,內塑九天圣母四后元君娘娘及二童子像,左右有九天圣母四后元君、曹龍大王(北京北直曹龍大王)、八海龍王(飲馬池把海龍王)和紅馬李將軍(提牌總鎮紅馬李將軍)行像。西側偏殿為雷神殿,為單間懸山頂建筑,內塑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神像。娘娘娘廟共有神像8尊,大殿對面建有戲臺。娘娘廟相傳是“九天圣母四后元君娘娘”的行宮,始建于唐貞觀六年。民國以至60年代,為學校占用。1987—1991年,重建大殿。
九天圣母四后元君娘娘的正殿在廟溝村大廟溝后龍嘴山巔“小雷音寺”,四移其址,現為大廟溝“象墩寺”。
娘娘廟會戲
唐朝古槐
宋代灰楸
娘娘廟外北側(戲臺背后)臨河空地,有古樹兩株,株距12米,它們無言地見證著歲月滄桑,寺廟的發展。西側有古槐1株,主干上分4杈,虬枝蒼勁,經測量,基圍6.66米,樹圍5.4米,直徑1.72米,高30米,樹齡1300多年,為唐代古樹,如此高大的古樹,在天水乃至全國都較為罕見。東側有古灰楸1株,主干高4米,基圍5.8米,樹圍4.9米,直徑1.56米。主干頭上分3杈,3權頭部又分出13股分枝。樹高15米,樹齡1000多年,為宋代古樹。從樹干上殘留的火燒、斧剁、鋸截等痕跡看,古樹樹體經歷了許多次損害。
新建佛殿
新建佛殿佛像
娘娘廟,又叫伏龍寺。正殿背后一道院為新建的佛殿,二0一三年正月動工,二0一四年臘月竣工并舉行開光典禮,亦坐南朝北,懸山頂式建筑,內塑橫三世佛即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
關于娘娘廟的傳說
娘娘廟建筑占地原為一顧姓富戶人家院落,當地人稱“顧家大院”。顧家家興業盛,因院前為通往鹽官禮縣、徽成二縣和通往四川的商貿捷道,商賈如流,騾馬結隊。顧家便在院右(靠下河,現在舞臺的左邊)開設有五間騾馬、客商店,人稱“顧家店”,又叫“店背后”,專為過往客商及騾馬歇腳之地。河北岸村民開設有商人歇腳的三間旅鋪,人稱“店里院”,現為村民院落。
后來,廟溝村龍咀山小雷音寺 九天圣母四后元君娘娘,看準顧家大院這塊風水寶地,以做為她回龍咀山小雷音寺途中的歇馬殿。便托夢于顧家掌柜,讓出了此地,修起了娘娘廟行宮。
筆者認為戲臺背后兩棵古樹——槐和楸,應該是顧姓富戶人家栽在院前樹木。
栽樹在前,建廟在后。
關于伏龍寺的傳說
伏龍寺的傳說更具神奇色彩,據當地老人口傳,明崇禎年間天下大旱,民不聊生,莊稼顆粒無收。特別是陜甘兩省,更是遭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旱災;噬舷轮紝⒏鞣酱笊裾堖M京城祈雨佑民,可好長時間未見點滴之雨。崇禎王命人將各方大神神像倒入河流之中,眼見各尊神像沉入深水,唯有天水的二龍王及四娘娘不但未沉,反而逆水而上。崇禎王聽說后趕忙命人接回二神,重新設壇為民求雨,京城文武百官及百姓跪香膜拜,神靈顯驗,天下甘霖,旱情立減,國泰民安。因祈雨有功,崇禎王派人護送二龍王及九天圣母四后元君娘娘返回天水寺廟,供人敬奉,安國佑民。
護送四娘娘的正是北京北直曹龍大王!
當四娘娘轎行走在馬跑泉以上崖(ai)窩子(吳家崖)附近突然按地不動,隨行人便抽簽問卜,隨簽意起轎掘地,一探究竟,竟然從落轎之地下挖出一枸杞根,形狀如同活龍,活靈活現。這是神靈顯應,也是天意。
從此才有了“九天圣母騎龍走獸四后元君”之稱,也有了九天圣母四后元君娘娘騎龍的塑像。謝崖娘娘廟(伏龍寺),廟溝村象墩寺都是四娘娘騎龍神像。
這恐怕是伏龍寺之名的來歷吧!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