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 他出生于一個山區農民家庭,靠著不懈努力和堅強奮斗,終于走出了大山,吃上了公家飯,成為這個山村的驕傲和與外界聯系的橋梁;
雖然離開家鄉50多年,但他情系故土,時刻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變化,用實際行動反哺家鄉,為改善家鄉父老鄉親的生產生活條件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事情;
他老驥伏櫪,退伍不褪色,退而不休,發起成立了“蘭州鎮原商會”,用真情把一批關心家鄉、建設家鄉的企業家組織到一起,出謀劃策,搭建平臺,興辦產業,為家鄉的發展助力鼓勁,帶來了新的機遇,促進了新的發展。
他就是鎮原縣新城鎮在外成功人士、蘭州鎮原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楊千榮。
今年70歲的楊千榮個頭很高,老當益壯;聲音很大,擲地有聲;眉開眼笑,笑容可掬。既有軍人的雄健與凌厲,亦有干部的修養與文雅。在他身上,你能看到在與歲月抗爭中留下的滄桑與堅毅。
楊千榮出生于鎮原縣新城鎮耿溝村姚儉自然村的一座山腳下,留在他記憶深處的就是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家庭貧寒,吃不飽飯。
小時候,他一家住在破舊的窯洞里,睡覺的時候直接睡在草席上,身上蓋一面破氈。沒有電,照明靠煤油燈,吃水要到幾公里遠的深溝里去挑,耕田靠牲口。走的路是羊腸小道,連個架子車都過不去,莊稼搬運基本靠人背驢馱。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野菜和苜蓿來補充,吃了上頓就沒有了下頓,生活極為艱難。
說起小時候的點滴時,楊千榮熱淚盈眶:“當時家里的情景,一直記在我的腦海里。那個年代是人民公社,實行‘按勞分配’,口糧分配靠工分,我家里人多勞少,一年到頭分不到一千斤糧食,每人每年1.9尺布票,衣服補了又補,老大穿了老二老三再穿,生活極其不易!
在“苦水里泡大的”楊千榮,深刻理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含義。為了家里多分點糧食,他邊上學邊參加勞動,放羊、撿羊糞豆、拾麥穗,孩子們能干的活他都干過了。后來他干脆輟學跟著父母參加勞動掙工分,農活樣樣都做過,還做過生產隊的記工員和會計。
村里的老人回憶說:“楊千榮從小就是個很有思想的人,遇事沉著冷靜,而且能吃苦,孝敬父母,團結鄉鄰,我那時想他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的!
1970年,楊千榮應征入伍,他把在農村練下的吃苦精神帶到了部隊里,認真學習,刻苦訓練,逐漸從一名士兵成長為干部。他先后在陜西省軍區獨立師四團、武警陜西總隊、甘肅總隊服役,歷任戰士、給養員、司務長、會計、總隊后勤部財務處副處長、處長、會計師、后勤部副部長等職。先后六次受到嘉獎,兩次被評為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編寫了“武警財務應用寫作”一書,贈送給武警部隊財務人員,在全國及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30多篇。1996年轉業到省國土廳工作,盡職盡責。2010年退休后,他退而不休,發起組織成立了“蘭州鎮原商會”,當選為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心系家鄉,為會員之間與縣委、縣政府搭建了平臺,為家鄉經濟社會發展做著貢獻。
傾情家鄉志不移
“楊千榮是我們村人,雖然他離開家鄉50多年,但一直不忘家鄉,每年回來我都向他說點村里需要解決的問題,他都記在心里,一點一點想辦法解決!眻騼自然村村長王學高激動地說。
在入伍離鄉的時候,楊千榮心里就有一個夢想:等自己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現狀。每次回鄉,看到鄉親們仍生活在貧困線上,他心里就格外著急。后來他轉業到省國土資源廳工作,才逐步去實現他的夢想。“人都是有點私心的,在政策允許范圍內,我多方協調,讓一些土地整理等項目落戶到鎮原,逐步改善家鄉的基礎條件!痹谧鲞@些事情時楊千榮不知道跑了多少路,說了多少人情話,但他說得輕描淡寫。
這些年,楊千榮僅給堯儉自然村協平整山坡地就有600多畝,打水窖140多眼、機井1眼,修進村油路6公里、砂石路4.5公里,使村里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從省財政協調資金10萬元,為耿溝堯儉小學維修圍墻40米,增添了部分教學設施,使學校的教學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擔任蘭州鎮原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后,楊千榮更是積極服務家鄉,建設家鄉,動員全社會力量助力家鄉脫貧。2016年,他協調商會為社會捐贈1518萬元。2017年10月,他組織會員“回家”活動,為鎮原一所中學、四所小學及貧困戶捐贈學習用品、衣物、食物等價值70多萬元。商會常務副會長劉浩浩,副會長劉勇、王寶堂等人為平泉鎮捐贈60萬元,用于舉辦廣場舞和南三鎮籃球賽,活躍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捐贈20萬元幫助平泉中學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副會長李含琦投資30萬元,為新城鎮南儉村修建文化廣場,讓當地群眾有了文化活動場地。在2022年8月鎮原縣發生新冠疫情后,在商會班子負責人的帶領下及時向商會會員及愛心人士發出倡議書,大家積極響應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分別從北京、上海、杭州、江西、慶陽、平涼及蘭州,向防疫一線捐贈財物17萬多元。在楊千榮的多方組織下,商會通過這種方式,引導更多在外創業人士為家鄉獻愛心。
“現在,每年我都組織開展一次商會回家活動,起到的作用很大,我將長期堅持下去!睏钋s說,“回到縣上,看到我們縣貧困人口還很多,我就想聯絡在外發展的鎮原人,關注貧困家庭,貢獻力量!
“以前我也回家,但沒這么勤,在秘書長的組織下,我們企業家積極回家,爭取為脫貧攻堅出力!蘭州鎮原商會常務副會長、五洲豪爵溫泉酒店董事長秦春湖說,“我是太平慕坪村人,最近正在給家鄉協調產業扶貧。我愿意拿出一部分資金,鼓勵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強他們的造血功能,讓鄉親們都能過上好日子!
服務發展散余熱
楊千榮退休后,不是靠后站著,趁早享福,而是把目光投放在生他養他的熱土上,發揮自身余熱,為家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常期在蘭州工作生活,楊千榮接觸過一些創業很成功的老鄉,也了解到他們回饋家鄉的熱情。他心想為什么不建立蘭州鎮原商會,把大家組織到一起,更好地幫助家鄉發展呢?幾經思考,他下定決心要促成這件事。
他積極奔走,苦口婆心,多方聯系鎮原在蘭企業家,以真情去打動他們。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商會幾位發起人和鎮原籍在蘭德高望重的老領導、熱心人士的關心支持下,向蘭州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申報成立蘭州鎮原商會相關資料,經蘭州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批準,“蘭州鎮原商會”于2016年1月正式成立。
蘭州鎮原商會把鎮原籍在蘭政界、科研院校、商界的精英聯絡起來,本著“為會員服務,為企業服務,為家鄉服務”的宗旨,為鎮原縣經濟社會發展牽線搭橋,為政商界與鎮原縣委、縣政府之間共同發展搭建了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平臺。
當問及籌建蘭州鎮原商會的初衷是什么時,楊千榮欣慰地說:“我是咱們鎮原縣人,退休了閑著也是閑著,就按照國家政策辦了點閑事,為鎮原人操了點閑心,把我們鎮原縣在蘭做生意的各界人士團結起來,抱團發展,創出鎮原品牌,共同為鎮原的經濟發展使勁!
據統計,蘭州鎮原商會現在會員企業已經達到了200多家,還有一些企業在陸續加入這個大家庭。中盛、正大等大企業落戶鎮原,楊千榮都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了考察產業,他不顧年邁路遠,有時一坐車就是一整天。無論是探親還是公務,只要回到家鄉,他就抽時間到會員企業參觀考察,關心家鄉企業發展。深入田間地頭,查看莊稼長勢,謀劃新的產業。
別人退休了就清閑了,他倒更忙了。不是不停地聯絡協調就是考察謀劃,永遠在路上!
“楊千榮擔任商會秘書長以來,熱愛商會,服務商會,不辭辛勞,出謀劃策,為商會企業和家鄉發展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特別是為了企業能在家鄉脫貧攻堅中做點實事,他跑斷了退,磨破了嘴,但樂得其所,毫無怨言!蘭州鎮原商會常務副會長、正大集團西北區副總裁李琳興說。
在商會工作已經7年了,但他從未拿過工資,也沒報銷過一分錢的電話費!拔矣型诵莨べY,做這份工作是為了完成幫助家鄉、建設家鄉的夢想,能夠親眼看著、親手助推家鄉一步步強大起來,我就很高興、很知足了!睏钋s充滿信心地說,“現在蘭州鎮原商會已步入正軌,我正籌備成立慶陽商會,匯聚更多的成功人士,共同把我們的家鄉建設得更好!”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青春未泯,退而不休。為了兒時的一個夢想,楊千榮堅守了幾十年。他把一腔熱情、滿懷激情都傾注在了家鄉的發展建設上,他牢記鎮原如何養育之恩,在省城成家立業,目前家鄉還有父老鄉親生活不富裕,讓更多的成功人士不忘家鄉,家鄉,是他無法割舍的根,是他寄情抒懷的魂。時間只是個概念,路程只是個數字,無論多久,無論多遠,回饋家鄉,經久不變!
鎮原縣融媒中心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