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責任編輯:李娟平)54歲的王文輝是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介入醫學科的首任科主任。26年前,作為放射科工作的年輕醫生,他就一門心思“好”上介入,從此摸爬滾打,硬是把一個原本隸屬于放射科的技術,“干”成了一個專業學科,成立了獨立的科室,把當年只能利用業余時間單打獨斗的自己,裂變成現在擁有56位醫護技人員,年手術量達1萬例次以上的強科室,穩居西北首位、全國前列。
熱愛赤誠 逐夢前行
1991年從蘭州醫學院畢業后,王文輝獲得了留校(留院)機會。時任放射科主任沈國強看中了他,也成為王文輝從事放射醫學的領路人。彼時,介入診療技術作為現代醫學的新型治療技術,剛剛興起卻如燎原之勢。
當時,蘭醫一院放射科在張翎珝、王蓮初、姜兆侯、沈國強等著名醫學前輩的帶領下,擁有國內一流的放射學設備,在全國赫赫有名。王文輝進科后先學習技術,再學習診斷,一干就是四年,基本掌握了影像診斷學相關技能后,還想有其它專業方向再去嘗試,正好張鉦主任做心臟介入,郭順林老師做外周介入方向的研究生課題。觀摩中,王文輝感覺介入更適合自己,就借讀郭順林老師的相關書籍,從此不斷深耕介入放射學。
介入的神奇之處在于,診療范圍廣,治療難度高,在人體中探幽入微,幾乎無所不能。它既能扭轉內科藥物對改變組織結構無能為力的窘迫,也能避免外科手術對機體“大刀闊斧”的損害。它對人體損傷極小,可發揮的治療效果卻非?煽壳爷熜э@著,這些都讓王文輝感到“癡迷”。
1995年11月,沈國強主任派王文輝去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放射科導管室進修介入診療技術,1996年學成歸來。當時,整個甘肅省全域能開展介入診療工作的只有9個人,王文輝是其中一員。他在放射科一邊干放射診斷一邊干著介入診療,但心里總想著要把這個專業學科化、系統化、規;、團隊化!霸俑纱簏c,讓更多人知道它、讓它惠及更多患者”成為王文輝的執念。
他用在上海進修時積攢的補助,給自己家里安裝了一臺座機電話,工作之余,每天給全國各地、全省各處的同學打電話:“我在搞介入”,向大家“強行普及”介入能干什么,介入有什么好處。那時,同學們都還沒電話,他就挨個打到同學工作的醫院找這個人。他還把介入放射學的臨床應用,刻在蠟紙上印成冊子裝訂,通過信件給同學匯過去。
后來,王文輝成為當時放射科總住院醫師,因值班需要,科室給他配備了一個數字傳呼機,他高興地給所有同學挨個發去自己的呼機號!把系膫骱魴C一響,像個猴子一樣趕緊拿起看,然后跑去回電話,就這樣到處宣傳介入能做什么……”至今回憶起來,王文輝都覺得自己好笑,又充滿激情。
為了讓更多臨床醫生首先認識到介入的價值,王文輝在當總住院醫師期間,常常把從基層來科室進修的“好苗子”有意安排在自己同樓層值班,到了自己手術時,就特意把他們調動起來,一邊手術一邊教他們。他的那份熱情和專注,常常觸動很多進修醫生,他們也跟著王文輝學介入,就這樣培養了一批介入醫生。
行之以恒 步履不停
1996年4月21日,腫瘤外科主任王田叫王文輝過去:“有個57歲的肝癌患者,已經沒有外科手術機會,這樣的病人通常只能延續幾個月生命,能不能通過做介入延長患者生命?”
王文輝和王田主任到患者床邊查看時,病人已經臥床不起,王田主任用記號筆在患者的肚皮上沿著病灶的邊緣畫了一個大圈。王文輝反復查看患者并和自己所學比對后,認為做介入一定會縮小腫瘤病灶、延長病人生命。他和王田主任深度溝通后,決定給這位肝癌患者做介入。
“當時,特別興奮,終于有機會實踐自己所學”。那時的影像設備不能像現在電腦拍片掃描,而是先手動拍成片子,再拿到池子里手洗顯影、定影,再水洗,最后夾在夾子上。給這位患者做介入時正側位一共拍了100多張片子,醫院整個二樓放射科的所有窗戶上掛滿片子,按順序整齊排好,王蓮初教授和郭順林老師帶著王文輝、雷軍強看片子,看血管對不對、有沒有病灶,那場面可謂十分壯觀。
就這樣做完介入手術七天后,查房時大家驚喜地發現,病灶縮小了2指寬。因第一次效果非常好,所以這位患者總共做了三次介入治療后,病灶沒了,患者康復出院后生活完全自理。王文輝一直記得這位患者的名字,多年間時常通過老鄉打聽、寫信、打電話關心他的健康問題,稱他是自己的“福將”。
這讓當時被大家稱為“神醫”的王田主任對介入治療刮目相看,從此以后外科做不了手術的肝癌患者,基本都推薦做介入治療。第一年,做了3個病人總共23次介入治療。
經過王文輝不懈的努力,找他治療的病人漸漸多了起來,從最初每年的幾十人次增加到上百人次,到2000年已經達到年介入治療400多人次,躍居全省首位。
“在2006年之前,做介入治療都是我的‘副業’,我的本職還是放射科醫生”,王文輝說:“那段時間,我經常白天黑夜連軸轉,一邊加班加點地做手術,一邊馬不停蹄地四處宣傳推廣介入技術”。
從1996年到2006年,王文輝除了在各科室早交班時去利用幾分鐘時間講介入的臨床應用以外,還幾乎跑遍了甘肅每一個有透視機的醫院,走遍86個市、州、縣醫院去講課宣傳。目前甘肅省96%的介入醫生都在蘭州大學第一醫院介入醫學科進修過,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王文輝手把手教出來的!拔铱梢越o你管飯,但你必須學會”是王文輝定的口號。
就這樣悶頭干了10年時間,王文輝在肝膽及外周血管疾病方面的介入治療技術已經非常純熟。
2005年3月,醫院派王文輝去北京宣武醫院學習神經介入,讓他大開眼界,原來自己奮斗的目標-成立介入醫學科,在北京的個別醫院已經實現了:有獨立科室、有大夫、有病房、有護理團隊、有監護室、有門診,介入醫生對病人的系統管理反過來推動著介入放射的發展。而當時,蘭大一院的介入醫學還只是放射科的一個檢查項目,起著輔助診療的作用。
學習回來后,王文輝興奮不已,請求院領導同意組建介入醫學科。
開拓創新 迎難而上
2006年,在醫院領導支持下,3個醫生1個護士,一臺與其他科室共用的機器,幾間小小的辦公室,介入醫學科獨立建科了。多年的夙愿終于實現,這讓王文輝干得更起勁了。
當年,就這么幾個人完成了1500多人次的治療。至2008年底,科室手術量由全省第一躍居西北第一,手術范圍從肝臟拓展到除了心臟以外的全身所有臟器疾病和外周血管的疾病。
然而,科室還是沒有自己的床位!拔覀兊牟∪朔旁谌浩渌剖,不僅給其他科室添麻煩,而且病人管理也有風險……”王文輝得知中醫科有6張床,中醫科時吉萍主任也對介入診療很感興趣,雙方找院領導提出建立“中西醫結合介入醫學科”,對此醫院十分支持。
由此,介入科在全國首創將中醫、中藥聯合應用于介入治療中,成為甘肅省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典范,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那一年,6張病床收治了175位病人,然而床位還是不能滿足源源不斷的病人量。為了不讓病人流失,王文輝下了班就全醫院到處“搜騰”床位。2009年,王文輝建議醫院將住院部頂層24樓進行改造后設立病房,醫院再次給予大力支持和協調,一層樓設置23張病床,外帶治療、辦公區域,全部給了介入醫學科。2011年,醫院又為介入科購置了一套全新的設備,使科室發展如虎添翼。
2008年以后,科室發展面臨新的瓶頸,介入醫生對血管的切開技術有所欠缺,經常邀請心外科等醫生合作開展工作,但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科發展,于是在醫院領導的支持下,選留了血管專業的舒小軍等多名畢業生到國內外多家知名醫院進行多輪專項能力培訓,科室的要求是“學不會,別回來!”“別怕拿不下來,出事有我,大膽干,用心做,一定能成功!”王文輝總是這樣鼓勵大家。經過5年多人次、多輪、多醫院的研修,基本解決了介入醫學科不能做血管切開的難題。
至2011年,科室籌劃組建了血管組、肝臟組、腫瘤綜合組三個組,但是很多復雜重大手術依然需要外請專家幫忙。那年,王文輝暗暗發誓,利用三年時間,實現所有介入診療技術的本土化。
至2013年,科室成立大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診療、良惡性腫瘤綜合介入診療、肝病介入診療、肺部疾病介入診療、腦血管介入診療、疼痛介入診療六個臨床亞專業,實現了所有介入診療技術的本地化,重大手術完全能獨立完成。
一路走來,在五任院領導持續大力支持下,介入醫學科實現了快速發展。
王文輝說:“蘭大一院就是我最好的事業平臺,在這里奮斗的歷程,常常讓我十分感動”。有一年,科室手術時病人突然心包填塞,趕緊打電話,醫院當時的心內科張鉦主任、白明醫師,心外科高百順主任、宋兵醫師、乳腺外科武力主任等等,全院只要聽到這件事的主任都不到五分鐘到齊了,協助王文輝和同事做心包穿刺引流。病人生命體征穩定后,準備進行開胸手術修復,宋兵醫師和高百順主任在手術室監護觀察病人數小時,直到病人病情平穩,不需要開胸手術后才離開。
大家齊心協力的那個勁兒,令王文輝每每回憶起來,都會倍感幸福。
讓這個專業走得更遠
王文輝認為,一個優秀的臨床醫生不僅要具備純熟的醫療技巧,還要有淵博的知識,深厚的人文情懷,嚴苛的法規意識,四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多年來,介入科十分注重人才培養,從蘭大一院介入醫學科走出去的介入醫生現在幾乎遍布全國各地醫院,都是所在醫院的介入專家。
“你的成才是對我的獎勵”,王文輝十分樂見成才,看到科室一個個成長起來的骨干,李麟蓀教授曾向他開玩笑道:“你在培養掘墓人啊”,王文輝說:“我希望培養的掘墓人能把我‘埋’得越瓷實越好,不然我帶上這一幫人,他們不成長,如果我退休,他們又干不了,那這個專業就毀了”。
截至目前,介入科全部醫護人員已完成在國內頂尖醫院的多輪培訓。接下來,科室目標是讓科室所有醫生逐個去國外頂尖醫院完成一輪進修,目前已經有4位醫生相繼去美國、韓國等地進修學習。
除了“走出去”,介入科還注重“引進來”。2013年,科室接收了兩名尼泊爾醫生,為尼泊爾培養了首批介入放射學醫生。此后,還從柬埔寨招收了2名醫生,希望蘭大一院的介入診療技術能夠惠及更廣大地區和國家的患者。若非疫情影響,介入科計劃繼續招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生來學習介入診療技術,希望讓這個專業走得更遠。
現在科室的每個醫生都能獨當一面,熟練開展大血管病變、小血管病變、肝臟疾病、實體腫瘤、腦血管病變、肺部疾病、疼痛等所有的介入診療技術,可王文輝依然在奔忙,更多的是到市州縣鄉醫療機構開展推廣、講座、手術示教、宣傳介入診療工作,依然還是馬不停蹄地“永遠在路上”。
目前,蘭大一院介入科是甘肅省開展外周介入診療項目最齊全、規模最大、專業人員最多、技術力量最雄厚的介入診療科室,2019年成為甘肅省重點?,也是國內排名前列的綜合介入醫學科。而對于這個團隊來說,一直都處于“居安思!,希望不僅僅做好“匠人醫生”,而且還能培養出更多的“科學家醫生”,讓介入治療走得更遠、幫助更多患者重獲健康。
文、編輯|黨委宣傳部 南如卓瑪
圖|黨委辦公室 馬凌
主編|濮瑜